发达国家畜牧机械化大致可分为 3个发展阶段:19世纪至20世纪前半期为部分机械化阶段,首先在畜牧业生产中的个别繁重环节实现机械操作,如牧草收获中的割草机械,饲料加工中的粉碎机械、混合机械,畜产品采集中的挤奶、剪羊毛机械等。20世纪50年代开始进入综合机械化阶段,不仅在饲料生产和加工的全过程中使用成套的机械设备,而且在畜禽饲养场内,从喂饲到除粪和畜禽产品采集加工的全过程中,都开始用机械代替人力操作。20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配合饲料工业的兴起,畜禽防疫治疗措施的进一步完善,先进的饲养工艺以及相应的机械化、自动化装备的发展,畜牧业生产进入工厂化阶段。在工厂化的畜禽舍内,形成了适合畜禽生长的人工控制环境,配以具有较高产品率的畜禽新品种和全价配合饲料的定量喂饲,使畜禽进一步摆脱了对自然环境条件的依赖,饲养密度显著提高,人对畜禽直接接触管理的时间大大减少,对畜禽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开始得到有效的控制。60年代以后一些规模较大的畜牧机械制造厂商,纷纷组成跨行业、跨系统和跨国家的联营公司。它们不仅制造设备,还开展技术咨询,承担草原牧场和各种禽畜饲养场的开发、设计和施工任务,并提供种畜、种禽和饲料,负责指导机械化生产和技术培训。既方便了用户,又扩大了经营范围。
中国在20世纪初开始引进并使用畜力牵引的割草机和搂草机;从50年代中期开始研制并生产同拖拉机配套的牧草收获机械以及小型饲料粉碎机和铡草机;从60年代开始发展剪毛机和畜禽疫病防治机械;70年代中期开始研制生产旋转式割草机和指盘式侧向搂草机等,并开始发展养猪、养鸡成套设备;70年代末以后配合饲料工业和成套的饲料加工设备生产也逐步得到发展。